关于学会 / ABOUT US 更多+

       第一条 本分会名称 本会隶属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名称为动物福利与健康养殖分会。本分会的性质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福利与健康养殖分会是在中国科协领导下的全国性动物【详情】

 

养殖技术 / BREEDING TECHNOLOGY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畜禽健康养殖与动物福利
畜禽健康养殖与动物福利

 

发布日期:[2017-04-13 10:12:33]    点击率:[1530]
来源:山东畜牧兽医学会畜禽健康养殖与福利学专业委员会

 

   畜禽健康养殖与动物福利
   柴同杰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

   半个多世纪来,畜牧业发生了深刻变化,集约化、规模化畜禽养殖迅速提高了畜产品的产量,改善了人民的膳食结构。然而,现今的饲养管理方式与动物健康和福利的矛盾日益突出,存在着许多弊端和问题。动物传染病和动物疫源性人兽共患病的暴发、流行呈现逐渐频繁与扩大的态势,食品的药物残留与病原污染问题不断加重,不仅给动物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也给公共卫生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动物福利壁垒对经济、贸易的影响严重,早在 20 世纪 70~80 年代开始,欧美许多国家相继制定了动物保护与福利法,在国际贸易中,以本国的动物法案为标准,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动物源性商品予以限制,将动物福利与国际贸易紧密挂钩,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新的贸易壁垒。过去欧美对动物性产品的进口检验检疫主要针对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和药物的残留,如今养殖方式不同也成为其限制进口的条件。故此,畜牧业发展面临严重的挑战。而积极推进畜禽健康养殖改善动物饲养条件,将会给动物生产带来新的机遇。
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实行规模化畜禽养殖比我国早几十年,在此过程中,认识到了工业化的动物生产方式的诸多弊端问题,因此,改变了生产理念和管理模式,进入了一个理性的、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动物疫病的有效控制就是例证,欧美为此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例如:欧盟规定,2006 年各成员国全面禁止饲料饮水添加任何抗生素;2012年1月1日全面禁止蛋鸡笼养(采用丰富型鸡笼饲养、地面平养、散养或生态养殖)。由此可见生产管理改革的力度之大,同时也表明我国与之存在逐渐增大的差距。
    1 动物健康养殖与福利提出的背景上
世纪60~70年代畜禽饲养由粗放的散养改为集约化动物生产后,针对密集饲养动物的健康状况下降和疫病流行问题,人们开始关注动物福利。但目的并不是为动物考虑,而是为了经济利益。因为当时人们观察到,动物的福利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因此,采取一些饲养管理措施,尤其重视动物饲料营养的研究,改善营养状况如提高饲料工业水平、开发全价饲料;控制传染病,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针对地给动物免疫接种疫苗,在饲料中添加药物维持生产等。这些措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但是,限制畜禽的活动,养殖环境较差的问题突出,从整体上讲,动物的生存状况以及动物的生理与行为需要远远没得到满足,动物福利状况没得到根本解决。
集约化动物生产其优点在于以最少的土地、场房、人力、饲料和设备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其中为了提高饲料报酬,减少所谓的“饲料浪费”,限制动物的活动最为突出。机械化程度提高,人工环境控制,扩大规模,提高养殖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其缺点是这种饲养方式对动具带有很大的强制性,拒绝了动物散养时的自由采食、运动、宿住和交际,严重影响了动物的正常行为和习性的施展;动物的密集饲养改变了畜禽舍的生态环境,各类应激因素聚集,使动物的生理代谢、神经体液以及体内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尤其环境低劣诱发的疫病流行严重;舍饲动物对生活环境没有选择的条件,对人的依赖性比散养更大了,一旦设备如供水、供料、通风等管理失误就会造成整群遭殃。
随着畜禽饲养规模的提高,圈舍内动物的高度密集,动物福利状况的恶化直接导致了以下后果:如环境性疫病出现并普遍存在、拥挤症、住院症或圈栏疲倦症等;畜禽传染病暴发流行逐渐频繁 ,高 致 病 毒 株 和 新 的 动 物 疫 病 不 断 出 现 。WHO、OIE、FAO 2008 年对家禽饲养方式联合调查发现,由于家禽群高密度饲养,使彼此间能够频繁的接触,能够使类似禽流感病毒加速传播。1979 年,美国国会技术办公室就指出,当前的畜牧业集中在高产量、高密度、令人窒息的养殖环境中,在某种程度上,只有定期使用抗生素才能使得这种养殖模式得以维持。美国人道协会指出,集约化养殖对抗生素的依赖是必然的。非自然的拥挤和排泄物的堆积,对农场动物的免疫系统产生极大的压力。维持畜禽生产使用抗生素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实,有的国家畜牧业使用的抗生素占抗生素产量70%,其中包括人兽临床。然而,滥用抗生素导致后果是多方面的和严重的,不仅使畜产品的风味改变,而且导致药物残留,食品质量下降,耐药菌产生。例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 菌(Methicillin resistent Staphylococus aureus,MRSA)在欧洲普遍流行,在荷兰、比利时、英国猪场阳性率分别为40%、70%和46%。对德国201个养猪场的调查发现84个即41.8%的阳性。据报道在荷兰,奶牛肉、肉牛肉、猪肉、禽肉和火鸡肉中MRSA 检出率分别是 9.6%、16.8%、10.4%、27.3%和 31.3% ,猪 场 饲 养 员 MRSA 的 感 染 率 达 到32%。在法国因一个著名演员 G. Depardieu 死于MRSA 感染后,对其控制做出规定。在中国虽然尚无对 MRSA 进行调查,但根据本课题组对养鸡场环境的研究发现,鸡舍内空气、舍外环境上风10 m、50 m和下风10 m、50 m、100 m、200 m、400 m不同距离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4个鸡场舍内测得的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分别为:45 cfu/m3、23 cfu/m3、27 cfu/m3和 51 cfu/m3空气。下风 50 m分别为:7 cfu/m3、3 cfu/m3、3 cfu/m3和 4 cfu/m3空气。REP-PCR鉴定显示,舍内空气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同源性与舍内空气和舍外下风分离的 55.9%来源相同。说明该病原菌起源于鸡体,形成气溶胶向场外环境传播扩散,对社区公共卫生形成威胁,具有公共卫生及流行病学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西方许多专业人员建议中国接受教训,不要重复西方养殖业走过的弯路,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动物福利倡导者呼吁,动物的生存权益应当得到全人类的关注和尊重,要从人道的角度审视现代的动物生产方式,把动物的生存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集约化、规模化畜禽生产面临的动物福利问题就是集约化环境性疫病给动物带来的健康威胁,必须引起重视并尽快解决。
进入21世纪,畜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持续性发展将依赖于动物福利事业的进步,未来的挑战不仅是动物营养以及疫病的防治问题,而且还需要制定严格的动物福利及保护相关法律条款,形成完整的法规体系。
动物健康养殖与福利事关人类切身利益,与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密切联系。动物福利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建设文明的社会。当前,人们对动物保护及福利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入,动物保健与人类福利的关系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要冲破西方的动物福利壁垒的根本在于提高养殖水平,学习和借鉴西方动物管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制定相应的法规或标准。例如,1999 年《欧盟蛋鸡指令》规定,从2012年1月起,禁止层架式鸡笼的使用,蛋鸡必须饲养在替代系统中,如改造后的鸡笼、仓库、棚架屋或放养。德国 2005 年底宣布,到2008年底之前彻底禁止笼养家禽。目前该国市场上已经没有笼养蛋鸡所产的鸡蛋。1978年10月9日《欧洲农场动物保护公约》生效,随着社会文明进步,动物饲养福利标准不断提高,于是1992年又对该公约进行了补充。德国、法国等率先签署了这一公约,现有成员31个。该公约主要针对的是现代化集约化畜牧系统中的动物保护,公约除了包括提供适合其生理学和行为学的舍饲条件以外,还着重强调了动物的行动自由和畜养条件,避免造成痛苦或伤害。动物居处的光线、温度、湿度、噪音强度、通风、微生物和有害气体浓度等得以不断监测,必须依据物种发育、适应和驯化的程度来满足其生理学及行为学的需要。
    2 健康养殖与动物福利的概念
    2.1 健康养殖及动物福利的内涵
动物健康养殖及动物福利实际上就是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活。动物康乐即健康与快乐,本质上是动物有机体及心理与其环境维持协调的状态。动物康乐有丰富的内涵,不但指身体健康,而且要求动物的心理健康,精神愉快,无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紧张、负担、恐惧、压抑、痛苦和折磨等感觉。为此,应当为不同种类动物创造与其相适应的外部条件,以满足动物的需要。因此,要求饲(驯)养人员、畜主或其他与动物打交道的人员做到以下几方面:①保持动物健康,满足动物生理的、社会的及行为的需要;②在动物不同的生长或生产阶段及不同饲养体系中,理解关心动物避免其痛苦;③在家畜、家禽、水产动物以及野生动物的饲养中,利用合理的管理方法,使动物机体每日的活动达到理想的平衡状态。
动物福利具有两层含义:①保护动物免受身体损伤、疾病折磨和精神痛苦等,减少人为的活动对动物造成的直接伤害。也可以认为是动物的保健和福利,即动物的康乐。避免对动物的残忍行为,改善对动物的处置方式,减少动物的应激和紧张,并对动物试验进行监督。该层含义上的保护对象主要是指家养动物,还包括圈养的野生动物;②为了保存物种资源或保存生物的多样性,本层意义上的保护,是以物种资源或种群为对象,包括野生动物、畜禽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等。人类活动对这些动物均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类保护的科学理论是以遗传学、动物行为学和动物生态学为基础的。因此,动物保护与福利学科的内容是研究防止动物濒危或灭绝,避免或减轻动物因患病、损伤等原因所致的痛苦以及相关福利的一门科学。
动物福利学要求人们明确动物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需要,理性地满足不同种类动物的要求。
   2.2 动物福利释义
动物福利是 1976 年休斯针对集约化畜禽生产动物存在的生活条件及健康问题提出的,是指饲养农场中的动物与其环境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动物健康养殖及福利实际上就是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活。为此,应当为不同种类动物创造与其相适应的外部条件,以满足动物的需要。
从以上定义看出,目前的动物福利实际上要求满足动物的基本的生理、心理和行为需要。并没有超越时代的内容或不切合实际的号召。一般来讲,畜禽生产方式应满足动物生活的基本需要,根据国情,因地制宜组织生产。目前提倡健康养殖和动物福利与农场主的利益不仅无矛盾,而且,通过减少发病率、死亡率和用药物量,动物生产性能得以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价格得以提高,有益于增加经济效益。做好动物福利也不一定要求多投入土地或设备,关键在于环境卫生的管理,让动物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
动物福利事业是大势所趋,是畜牧业可持续性发展,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的必然要求。
   2.3 生理和心理福利及其目标
根据福利的概念,完善的动物福利包括生理福利和心理福利两个方面。生理福利包括合理的营养和疾病防制;心理福利即满足动物心灵的需要,无压抑、紧张与恐惧,让其生活在自然祥和的气氛中,维持良好的自然行为。
保障动物的生活需要,保持各类动物的康乐是首要的。健康是动物保护及福利的核心内容和目标。为此,动物保健及福利的一切措施都与健康保护有关:①根据动物的种类,提供适于不同动物生理、心理需要的生活环境及良好的饲养管理;②满足其营养需要;③免疫接种,控制疾病;④保持动物物种的繁殖延续,有序地保持一定动物种群的数量规模,保持不同动物种群的适当平衡,特别是针对濒临灭绝的动物品种,包括畜禽地方品种和野生动物品种,最终实现自然生态平衡。这既是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需要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也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2.4 动物福利的判断标准
动物福利有以下 3 个判断标准:①自然生活标准:指各类动物的生活接近自然状态,能够自如地表现其正常行为,不被过分限制。集约化密集的畜禽饲养对动物的自然生活限制太强,其自由运动、交际甚至休息受到影响,改变了动物的行为,是违反动物福利的主要方面;②生物机能标准:指动物的成活率高或达到应有的指标,且身体健康,能够正常发挥遗传赋予的生产性能,生物机能正常展现;③情感状态标准:减少或避免动物的紧张、不安、压抑、负担、恐惧、折磨甚至疼痛,增加和保障动物的舒适、快乐和满足感。
   3 动物保护及福利的目的、意义
   3.1 目的
动物保护及福利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动物的健康;提供动物康乐的条件;避免、预防和减轻动物的痛苦,避免折磨动物;保持动物品种的繁衍。
   3.2 意义
   3.2.1 经济效益
畜禽、水产动物的福利与经济效益紧密相关。实践证明,在畜禽生产中,精细的饲养管理,严格执行饲料营养、环境卫生、疫病防疫等方面的标准,保持动物健康,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就能提高效益。动物福利还能够保障动物生产性能的发挥,实现集约化畜禽生产的高效益。例如,按照动物运输和屠宰规定,猪运到屠宰场后,应当给其提供合适的住所,避免应激因素,可减少白肌肉的发生率。如果不能保障上述福利规定,则白肌肉的发生率升高。由于白肌肉是肌肉组织的病理变化,其营养和风味都发生改变,肌肉质量降低,影响销售量,就会造成经济损失。目前,我国一些规模化农场发病率、死淘率还很高,严重影响其经济效益。通过对饲养在清洁和脏乱环境的鸡群对比研究发现,环境质量好的肉鸡舍可以显著提高肉鸡平均体重(P<0.01),提高全净膛率(P<0.05),提高屠宰重和胸肌重(P<0.05),降低鸡群死亡率(P>0.05),改善外观步态(P<0.05),鸡群盲肠内的乳酸杆菌数也相对升高(P<0.05);5周龄后,清洁组的新城疫病毒抗体水平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畜禽舍环境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集约化畜禽生产环境控制尤为重要。集约化畜禽饲养,规模越大、越密集,畜禽群的健康对生产效益的影响越强。畜禽群的健康状况下降,导致畜禽群体发生疾病或死亡,造成直接损失是可观的。而畜禽通过潜伏感染或亚临床症状导致的功效抑制,生产效率降低带来的损失,因为是隐匿的、非直接,不易观察,往往被人们忽视的,但这可能是造成畜禽农场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3.2.2 社会效益
提倡动物福利,既可促进我国畜牧业与国际社会全面接轨,也有利于社会大众在文化、道德、精神水平的提高。从伦理学、管理学和动物保健的角度出发,动物福利具有以下特征:
   ①善意地对待和理性地使用动物;②动物管理和生产的目标应符合实际条件;③提供医疗服务,完善动物保健,使动物免受健康问题困扰;④完善饲养动物环境的生态管理。爱护动物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德国《动物福利法》指出,基于对伙伴动物的责任心,人类应保护动物的生命和福利。在没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任何人不得引起动物疼痛,使其遭受痛苦或者伤害。对动物具有爱心的人,也具有社会责任感。但是,对患有烈性传染病的动物,应当及时将它们从大群中分离出来,采取隔离措施,或按照动物疫病防控法规予以烧毁、深埋;尤其患有人兽共患病的动物,对环境和公共卫生都构成威胁,应当立即销毁,以彻底清除病原体,扑灭疫情。例如,高致病性禽流感感染鸡群、疯牛病感染牛群、口蹄疫感染畜群等。
   4 实现动物保护及福利的要求
   4.1 善待动物是基本要求
动物保护的通俗做法是善待动物,这就要求人们端正认识,尊重所有具有生命的生物:①动物是生态环境中重要组成部分,不可缺少,是人类的伙伴,不是人类的附属品。飞禽、走兽、鱼、虾的生活习性与领域要求不同,是生物多样性的必然要求;②人们应该理性地、有条件地利用某种动物。如:农用耕畜为人们提供了劳动力;家畜、家禽、水产鱼虾养殖用于经济目的,给人们提供肉、蛋、奶、皮和毛等;骑乘动物、园养动物、杂技动物给人们带来欢乐;户养陪伴动物给家人带来快乐和温馨,是人类的朋友。但是,不能因为动物为人类使用,为人类服务而蔑视和虐待动物。相反,从伦理、道德的层面讲,更应该珍惜爱护它们。在动物的繁殖、饲养、运输、陪伴、工作等过程要尽可能减少其痛苦和伤害。一个经济动物屠宰前要按一条生命对待,屠宰时应尽量避免动物痛苦。
维护环境,关爱动物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与需要,应当成为使其深入人心,妇孺皆知。
   4.2 卫生与保健是福利的核心
在农场动物生产中,经济效益是由动物群的健康状况决定的。而畜群的健康与农场动物的卫生保健是密切相关的。从环境生态的角度观察,符合下列标准则判断畜禽群为健康:①生产过程与再生产过程连续无干扰,处在一个高水平上;②畜禽健康通过相应的饲养条件来保障,并且无行为障碍;③企业经济指标未因动物健康水平下降、疫病、死亡或功效抑制而改变;④畜产品(肉、奶、蛋、毛等)质量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无毒、无害、无残留、无污染;⑤畜产品不损害人类的健康,也不存在潜在的健康威胁。
在生产实践中,动物卫生状况差是导致大多数畜禽群健康危害、功效损失和动物死亡的原因,这往往是由于管理人员知识水平不高,卫生管理失误,工作不周而造成的。因此,在经济效益低下时,应该从管理层面进行分析研究。各级畜牧兽医管理机构的动物卫生服务部门应重视这种关系。
动物群(体)疾病是指在集约化密集养殖的环境内,由于生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因素的高强度影响,使动物体与环境的平衡失调,在同一畜禽舍的动物群中患同一种或多种感染。概括起来有以下种类:①由病原体引起的动物传染病感染性因素疾病、人兽共患病、寄生虫病;②代谢性疾病;③饲养引起的消化障碍,生殖障碍等;④环境导致的功效抑制以及行为障碍。
动物群(体)疾病的第一个信号就是圈舍卫生或饲养的失误。因此,应该通过有规律的动物环境卫生分析,探索并建立一个良好、稳定的管理模式。
畜禽舍环境卫生的分析,即动物群的健康诊断(简称群诊断),是集约化畜禽饲养动物保健的基础,它与执行牧场动物卫生标准同样重要。
动物卫生健康管理服务部门应对所管理的畜禽群进行技术指导,并通过诊断分析动物卫生、饲养管理情形形成每一个牧场防预方案,推广有效经验。规模大的畜牧场与委托的兽医应订立畜群监护协议,应包括上述措施。特别是集约化、规模化程度高的牧场,如蛋鸡场或育肥猪场,这样的管理协议必不可少。卫生监护是兽医的日常工作,如果不注意观察畜群的保健情况,就会导致持续的损失。
   4.3 疫病控制是福利的重要措施
健康保护是福利的关键内容,而疾病的预防对于动物健康是十分必要的。对畜禽和水产动物来讲,满足下列条件则为健康:①动物机体物质代谢过程须与饲养环境协调一致;②在一定的饲养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稳定的功效;③对不同饲养环境有很高的适应性;④来自动物或动物源性食品不得损害人的健康,如肉、乳、蛋无污染或携带病原微生物,无有害物质和药物残留。
因此,动物健康不仅仅局限于无临床症状,而应从以下项目进行评定:①形态学标准:不存在与动物育种目标的差异,无变形、畸形与溃烂;②行为学标准:运动行为、采食行为和非条件反射等维持行为得以正常表现。无行为异常或障碍;③免疫学标准:与其效能相适应的免疫系统;④对人的健康无潜在威胁:无病原微生物、有害物质和药物残留;⑤生长潜能:发育匀称正常;⑥功效潜能:遗传决定的功效得以充分发挥,如生长速度、泌乳、产蛋量等。
感染家畜、家禽以及水产动物的病原体既有病毒、细菌,也有真菌,常见的猪的传染病达到16 种、牛近 30 种、马 10 余种、家禽 20 多种和鱼病10 多种。有计划针对地免疫接种疫苗对疫病防治是非常有效的。疫苗接种具有成本低、无毒副作用、效力强等优点。多年来,对畜牧业影响重大的烈性传染病如口蹄疫、新城疫、禽流感、猪瘟等,给养殖业造成了重大损失。根据不同动物种类,针对一些传染病有计划地免疫是控制疫病、动物保健的首要措施,也是安全、稳定生产必要保障。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水产养殖得到了巨大发展,给人们提供了优质蛋白质。但是,由于水环境污染等问题,目前水产动物疫病流行也相当突出。如何减少或避免水污染,改善水质,提高水产动物的保健水平以及免疫抵抗力,关系到水产品品质和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4.4 提供合理的营养是福利的重要保障
为保障动物维持生命本身的生理活动和健康、生长繁殖和生产的需要,首先,应为动物提供足够的饲料或食物;另外,由于家畜、家禽、水产动物与野生动物的营养需要不同。而家畜中使役家畜与经济畜、种畜禽与商品畜禽、母畜与幼畜、母禽与幼禽的营养代谢也有差别,应根据不同动物种类的消化生理特点,制定不同的营养饲料配方。一般饲料中营养成分应当包括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粗纤维等。特殊饲料中的则根据需要增加和添加的一种或多种特殊成分。
    4.5 理性地满足生理需要,维持动物行为
维持行为是动物遗传的一个重要部分,采食行为、运动行为、性行为和非条件反射是动物的主要行为。正常情况下,这些行为表现有一定的规律或与动物年龄、条件等因素有关,有的行为会因为周围环境及动物自身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①动物身体护理行为表现为舔毛、擦拭、修饰、排便、排泄和寻找舒适环境,借此保持体表的清洁卫生和身体的舒适度。要为动物自身护理行为提供便利的条件,以更充分的发挥其生理功能。
    ②休息行为表现为每日打盹、静卧、闭目养神和睡眠,休息的姿势因动物种类而异。动物需要一个基本空间,借此达到体力的恢复以及神经体液的平衡。为此,应当保障足够的空间,并给动物提供安静、舒适或悠闲的环境条件。
    ③运动行为表现为四肢活动、玩耍、伸展与姿势的改变,借此保持骨骼肌肉的协调,维持全身平衡和舒展的 需要。为此,应提供合适的位置和活动场所。
   ④交往行为表现为与人、同类或异类的身体的接触、语言交流及其他信号交换,以达到社会化效果。一般同类动物群,特别是血缘关系较近的动物群的联系比较紧密、交流频繁,互相依赖,形成抚养和管护关系。
    ⑤领域行为是最基本行为之一,不论野生动物还是家畜、家禽,为拥有基本的生活区域和避所、丰富的食物以及防卫空间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保护领域行为。因此,集约化养殖中应特别注意动物的领域行为,为其提供合理的生活空间,特别是笼养家禽。
    ⑥探查行为表现为动物能通过视、听、嗅和触觉,本能地或条件反射地进行检查、搜寻、探索,而且动物具有学习能力,在其探察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获得感官的满足和需要的技能。人们常常利用动物这种能力为人类服务,如导盲犬、辑毒犬、搜救犬就是利用狗的灵敏而高超的探查行为等。
    4.6 适应动物种类的饲养方法
舍饲动物因为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环境,因此对人的依赖性比散养时要大。如果其生理需要不适应人工环境或者对危害其健康,不但降低动物的生产性能,而且还会患病甚至死亡。因为环境因素影响动物体的神经体液调节,环境的不适或改变会使动物产生应激,严重的应激造成植物神经、体液调节紊乱,导致机体内环境改变,其中包括胃肠道、呼吸道以及泌尿生殖器官等平衡失调,从而使感染病原微生物的风险加大,甚至引起机会病原微生物致病。
调查研究证明,各种各样的应激因素是集约化动物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为此,欧美国家在动物保护法基础上,制定相关条款,重视圈舍养动物的权益。而对某一类动物的饲养标准,动物饲养法也有更详细的规定。如针对生产动物性产品的动物养殖保护,德国颁布了《动物保护—畜禽饲养规定》(2001年10月25日)。
    理性的动物饲养,是建立在对不同动物生物学特性认识的基础上,是指人工饲养条件对动物的机体功能和重要的行为方式不产生阻碍或不利影响,没有过度要求动物的适应力,无疼痛、无负担和无损害产生。欧洲一些国家准备根据动物类别建立相应的圈舍系统制度,并对其实行检验和发放许可证。对动物圈舍系统评估,除了动物的功效和健康标准外,特别强调动物行为状况。在集约化畜禽、水产动物养殖条件下,圈舍系统人为的或客观的技术失误,如供料供水设备损坏,水循环受阻,排污、通风设备失灵等会危及动物群的健康和生存。
    来源:中国家禽,2014,36(22)


 

打印此页】 【顶部】【关闭】  
上一篇:蛋鸡福利化养殖模式及技术装备研究进展     下一篇:代表建议禁止或控制穿山甲鳞片入药

网站首页 | 关于学会 | 会议信息 | 政策法规 | 新闻动态 | 会员天地 | 学会工作 | 联系我们

联系人:常老师  手 机:15653882810  地 址: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2号楼103室
版权所有:山东畜牧兽医学会畜禽健康养殖与福利学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飞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