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疾病防控的经济学研究综述
浦 华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北京 100081)
一、动物卫生经济学的发展
动物卫生经济学(Animal Health Economics),也称兽医经济学(Veterinary Economics),是最近在欧美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运用已有的兽医科学(包括免疾学、传染病学等)、公共卫生学以及相关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体系,采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动物疾病的经济影响和实施防控项目的经济学等指标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其主要目的是为选择动物疾病防控决策拓宽依据和为政府制定保护畜牧业生产的相关动物疾病防控措施提供技术支持。Otte(1999)把动物卫生经济学的快速发展归结于过去20多年全球社会经济环境发生的剧烈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在大部分发达国家,主要的动物流行性疾病已经得到了控制;随着市场整合度不断提高,畜产品自给自足不再是一个国家(地区)的优先政策目标,因此疾病控制成果的政策环境也被削弱;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下降,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资金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职责从公共部门向关注于投资回报的私有部门转移。由于任何旨在改善和保护动物健康的建议、计划需要资金支持时都必须提供合理的经济效益评估,动物卫生经济学也因此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
作为一门经济学和兽医流行病学的交叉学科,动物卫生经济学中动物疾病的经济学研究实际上是综合运用兽医流行病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和知识,对动物疾病的经济学影响进行分析,属于技术经济学的范畴,经济学的概念化模型和兽医流行病学的流行病学方法是其两大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研究目标包括:使各国的兽医服务机构和动物卫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疾情信息的管理水平,对疾情信息进行合理化与透明化处理、分析、集成,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疾病预警机制;对疾情信息要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合理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为政府实施疾病防控计划和畜禽饲养者获取有偿兽医服务提供决策依据。
二、动物疾病防控的主要经济学分析方法
在一些国家,如美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对动物疾病防控措施进行经济学分析或评估是防控决策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动物疾病的经济学分析方法中,成本收益分析及其指标体系最为常用,它被许多国家和OIE、FAO、WHO等国际组织广泛采用。
(一)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CostBenefitAnalysis,CBA)是通过比较动物疾病防控措施的全部预期收益和全部预期成本的现值来评价这些项目,以作为决策参考或依据的一种方法。
1.成本。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项目使用的直接投入物的成本,例如,所投入的人力、资金、物质等的成本。间接成本是指动物疾病流行所导致的外部成本,Power和Harris1973)称之为宏观经济成本,通常表现为本国畜产品出口限制、国民的食品安全信心降低进而抵制消费而引起的社会成本或损失。
2.收益。收益也分为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通常将畜禽扑杀补偿费用、隔离费用的节余,降低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等作为防控的直接收益,间接收益或宏观经济收益则包括畜牧业持续发展、消费者消费安全、畜产品出口稳定增加、人类健康安全和社会安定。相对于成本的计算来说,收益的指标,如可以减少的动物感染总数较难以预测,国内外的文献也较少。Berentsen(1992)在分析荷兰的口蹄疫的收益时,引入感染及密切接触比例指标;Buijtels(1997)则将未被感染疾病的动物感染的概率表述为由于接触带毒畜(禽)、空气传播、运输工具和人员传播以及因其他原因感染的加总;Nielsen等(1993)在分析西班牙1992— 2011年非洲猪瘟根除计划的收益时,则借鉴了Bennett(1991)建立的时间序列模型,同时参考了1960— 1963年西班牙第一次暴发非洲猪瘟流行时的数据,从而计算出如果不实施该计划,西班牙每年感染非洲猪瘟的猪的数量会增加20%~ 33%。
3.评价指标。(1)成本收益率(Benefit- CostRatio,BCR),是动物疾病防控项目实施的收益与成本的比率。如果实施时间较长,通常用项目的收益现值与成本现值的比率来计算。一个项目的BCR> 1,该项目就是可取的。国外对动物疾病防控项目成本收益率进行了较多研究。(2)经济净现值(Economic Net Present Value,ENPV)。(3)经济内部收益率(Economic Internal Revenue Rate,EIRR)。(4)成本效益比(Cost- effectiveness Ratio,CER)。即预计可以减少的发病动物数量(有的采用实施防控计划而避免的造成感染和死亡的畜禽数目)来衡量,Paarlberg(1998)计算出美国实施将口蹄疫阳性率控制在0.01%以内的成本效益比为2. 76万美元/头。(5)总经济成本(Total Economic Cost,TEC)。L.D.Haese等(1999)采用TEC对赞比亚控制泰勒氏梨浆虫病进行了经济分析,根据不同发病率下成本组成对TEC的影响,从而选择不同发病率下TEC值最小(最经济)的防控策略。通过计算由于该病引起的死亡率、发病率、扁虱危害对产量造成的损失,加上治疗或者预防措施引起的支出增加作为TEC,根据控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TEC值最小(McInerney等,1992),选择不同防控的最优方案。(6)边际报酬率(Marginal Rate of Return,MRR)。
(二)各种评价指标的比较
在各种动物卫生经济学分析方法中,其主要步骤都是确定防治措施的成本和效果,在效果可以货币化的情况下,用收益来表示,否则用效益表示,在方案选择方面都是为了追求较高的边际收益,依据前提条件不同,使成本最小或收益最大。总成本法分析和边际报酬率分析法是为了实现既定目标,使防治措施的成本最小化,而成本收益分析通常是在受防治预算约束的情况下,使防制措施的成本与收益相比较成本收益率最高。成本效益分析则是在收益难以用货币量化的前提下,用实施动物疫病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的发病动物数量作为效益指标,衡量措施的效果。在评价指标方面,经济净现值和经济内部收益率一般适用于防治措施实施时间较长(两年以上)的经济分析,而其他指标则没有这个限制。
(三)经济学分析其他方法的运用
1.决策树法。在动物卫生经济学的决策分析中,最直观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决策树法(Decision- tree Method),决策的依据是期望货币价值(Ex-pectedMonetaryValue,EMV)的高低。如在一个进行疾苗免疾的决策中,采用Ai方案在不同地区的期望值为Vi,发生的概率为Pi,每个决策方案(Ai)的EMV可以表示为EMV(Ai)= ∑j(PjVij),EMV最高的方案最佳。Tomassen(2002)运用决策树法研究荷兰口蹄疫暴发初期的控制策略最优化问题,使口蹄疫暴发造成的直接损失和出口损失最小。他依据家畜和畜群密度将荷兰分为7个地区、空气传播的可能性与否、高风险持续时间(HRP,首次感染和确认的时间间隔,此时的传染性最强)是否已知等不同情况,对4种不同的控制策略,即扑杀被传染畜群和淘汰高风险接触畜群(SO)、在SO基础上实施1公里范围内的易感畜群“环状扑杀”(RC1)、在SO基础上实施1公里范围内的易感畜群“环状免疾”(RV1)、在SO基础上实施3公里范围内的易感畜群“免疾”(RV3),绘制了HRP已知和未知两种情况下的决策树,并根据决策树对4种策略进行了最优和次优分析。
2.蒙特卡罗模拟。蒙特卡罗模拟(Monte CarloSimulation)是近年来西方国家开始重视的一种新的动态模拟方法。在动物卫生经济学中,可以用来判断流行病的发生比例,对于预测和分析动物疾病传播的速率等具有较高的价值。Schlosser(2001)认为,根据历史数据,结合流行病的特性,可以对疾病流行情况进行预测。他以MC模型为基础,构建了相关的数学模型,对基期观察的流行性疾病Z病发生比例推测出t时间的观测值,由于t时间的观测值符合β分布,这样就可以估计样本的数量n,阳性数量为s。考虑到样本方法不具有良好的灵敏度,Schlosser还对基期和t时间的观测值进行了校正,在此基础上,模拟了一个为期2年、家畜样本数为1000、畜群调查灵敏度综合值为0.83、监测初期阳性率为0的累计概率分布图。
三、动物疾病防控的经济学研究的方向
目前,国外学者对动物疾病有关的经济学分析尽管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近年来,该问题的研究主要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加以优化。
1.非市场相关影响。目前的成本主要评价只针对与市场有关的影响而很少涉及非市场相关的影响,尽管非市场物品的经济评价方法还存在很多争议,动物疾病影响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特点决定了也不可能对其进行精确的评估。但忽略这部分损失的价值,显然不能全面反映动物疾病的影响。因此需要扩展研究的范围,除了专家调查法和意愿支付法外,还应该继续探索更为合理的经济学方法,逐步完善人畜共患病的经济学分析,同时还应探索动物疾病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体系。
2.小概率极端事件。目前文献中对动物疾病损失的研究很多,只考虑了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即使在决策树分析时,也没有考虑小概率极端事件发生的可能,如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新型变种在人与禽之间的迅速传播,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甚至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损失评价不应是一个点,而应是损失的整个概率分布状况。从目前损失评价的分布曲线明显呈现不对称形式,小概率极端事件受到人们的关注,尽管极端事件的发生和规模都是不确定的,但从谨慎预防的原则出发采取一定措施以降低风险是非常必要的。
3.全球范围的影响。现有动物卫生经济学评估大多考虑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殊情况,而没有对可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进行分析,虽然FAO最近连续出版了几期关于跨界动物疾病的经济影响的报告,但其中主要论述的是非洲国家的跨界动物疾病,而其他大洲的论述极少,当然这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2004年和2005年在亚洲暴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给各国的动物疾病防控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基于流行病学和免疾学方面的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在经济影响方面的合作非常有限。
4.不确定性。在对动物疾病造成的损失和收益分析方面,各个环节上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使人们无法精确判断和预测长期后果,在文献中对长期的动物卫生经济学研究采用的模型主要为决策树和MC模型,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敏感度分析可以检验由于参数不确定性带来的成本效果分析结果的稳健性,但在目前的文献中论述很少,也仅局限在对防控目标的改变进行敏感度分析上。
四、经济学分析对我国动物疾病防控的借鉴意义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畜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2004年我国畜牧业产值首次突破10000亿元大关,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与此同时,重大动物疫病风险也日趋突出,自2004年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后,2005年又陆续发生了亚洲Ι型口蹄疫、猪链球菌病和炭疽,使畜牧业遭受重大冲击,据估计(夏咸柱,2005),我国每年动物疫病造成动物死亡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00亿元,由此所造成的饲料、人工、药物浪费等间接损失达1000亿元以上。同时发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严重危及到公共卫生安全。
世界各国在不同时期需要制定不同的疫病防控策略,也需要在各个策略中进行选择,这些都需要经济学的支持。以口蹄疫防控策略制定为例,有的国家通过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相结合来控制疫情,有的国家采取屠宰病畜及同群可疑病畜进行扑杀和彻底消毒来控制疫情,这些政策的选择通常都需要经济学的支持。Lorenz(1988)对德国实施的两种防治措施做了比较,一是每年实行普遍免疫接种,一旦发生疫情即扑杀污染地带的所有易感家畜,同时在其周围建立免疫带;二是不进行免疫接种,只在暴发时采取扑杀所有污染地带易感动物的措施,同时在其周围建立免疫带,他认为在短期效果上两种措施效果相当,但从长远的角度看,后者更为经济。Sugiura(2001)通过对日本2000年暴发口蹄疫的防控措施进行经济学分析,也认为不进行免疫接种,在口蹄疫暴发时扑杀所有受威胁动物是最经济的策略。
结合国外动物经济学的研究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发展动物疾病防控经济学研究,对我国政府制定动物疾病控制和预防措施以及制定畜牧业扶持政策等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来源:《农业经济问题》(月刊) 2006年第6期